当前位置:香港6合宝典香港金 > 公司动态 > 高交会20年 引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腾飞
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。果交易会(以下简称“高交会”)11月14日在深圳。香港6合宝典香港金开幕,!本届高交会以“!坚持新发展理念、、推动!高质量发展”为主题,吸引了4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356家展商参展,展出1000多项新产。品、新,技术。
!今天是有!着“中国科技第一展”美誉的高交会20岁的“生。日”。为了“庆生”、,本届高交会组委会特意布置了一条时光长廊。,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,以图文并茂的方式,带领观众回顾过去20年、高交会乃至中国高新技,术产;业的发展历程。
漫步时光长廊,不难发现,许多已深;深嵌入我们生活各个角落的高科技成果,如智能手机、家用机器人、可穿戴设备、云计算等,都是在高。交会上崭露头角、进而大规模推广应用,的。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,如腾讯、比亚迪、大族激!光等也是从高交会的舞台起步,!从草根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“巨无霸”。
创办于1999年的高、交会,是深圳乃、至。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事件、。上世纪90年代,靠!“三来一补”起家的深圳经济特、区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,。这一年,深圳决定停办一年一届的荔枝节,改办承载着深圳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使命的高交会,为深圳、也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打开;了一片新天地。
在199、9年的第一届高交会上,从深圳大学毕业不久的马化腾拿着改了!66个版本、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跑遍!了各个展馆,推销他的QQ和腾讯。最终,他得到了IDG和盈科数码的重视,拿到了腾讯公司发展史上第一笔22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。
“我们参加了第一届高交会,才有这样一!个机会接触到资本市场,能够第一次!融资,这让腾讯有了腾飞的基矗”后来,马化腾这样回忆腾讯和高交会的关系。
不止腾讯,包括朗科、比亚迪、金蝶、大族激光、三诺、迈瑞、奥比。中光等一大批国内知名科技企业,最初都是在高交会上获得项目或风投、产业,资金的支持。“86;3”计划、星火计划、火炬计划的上百个项目,包。括转基因抗虫棉、地效飞行器等,也是从高交会起步,!顺利走上了产业化之路。
2014年,时任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当年高交会开幕式致辞时评价称,高交会已成为、中国高新技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,成为备受瞩目的“;中国科技第一展”,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、推进创。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中发,挥了重要作用。
一个展会与一座城市共同成长。漫步时。光长廊,可以清晰地捕捉到深圳从“三来一补。”向。全球“创新之都”的转型路径。
从第一届高交会起步,深圳在国内较早实施!了创新驱动战略并步入产业转型轨道,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点和第一大支柱产业,先后培育,出华。为、腾讯、比亚迪、大疆等一大批、世界;级高新技术企业,在4G及5G技术、超材料、基因测序、3D显;示、石墨烯太赫兹芯片、柔性显示、新能源汽车、。无人机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已处于世界前沿。
数据显示,目前,深圳国家级高新!技术企!业累计达1.123万家。今年上半年,深圳高新技术产、业实现产值10185.39亿元,同比增长1,1.62%;实现增加值3408.62亿元,同比增长12.7%。
随着一;大批高等院校、诺贝尔奖实验室落户。及英特尔、苹果等企业在深圳组建研发中心,深圳正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基础技术、核心技术、前沿技术创新转变。2017年,深圳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60258件,同比增长22.60%;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8926件,同比增长7.13%;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0457件,同比增长4.12%;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6917件。
漫步时光长廊,走过。20年!的高交会如一盏航标灯,引领着深圳乃至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快步发展、。高!交会已成为!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平台,承担;着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创新产品对外开放的重要使命,也是外界把脉中国高新技术!发展的“行业风向标”“技术风向标”“创新风向标”。
本届高交会上,中国青年报·中青在线注意到,;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带来的首台。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、百度公司在人。工智能技术领。域的大数据引擎、奇点汽车的智能电动汽车、柔宇公司的柔宇智能手写本、北京寒武纪的智能处理卡和智能芯片、深鉴科技的人脸检测识别模组、星行科技、的全球首款搭载国产激光雷达的自、动驾驶、解决方案、韩国维珍公司的全球首款人眼!识别正,品认证解决方案等一大批引领未来生。活方式的新技!术、新产品、新项目亮相。
在发布会上,本届高交会组委会副主任兼秘。书长、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颇!有感触地说:“高交会20年是我们这一代!人领略信息社会来临的一个过!程。高新技术伴随着科技发展,改变了我们的生活,给我们整个社会。带来巨、大的改变,极大地提高;了社会生产力、。”他表示,针对未来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新挑战,高交会将继续扮演“创新风向标”的角色,突出创新驱动,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。社会深、度融合,为建设科技强国、质量强国提供有力支。撑。(武欣中)